全球央行齐聚:法定数字货币 CBDC 最新路线图与未来展望

Posted by Hiky 加密观察 on September 5, 2025

什么是法定数字货币(CBDC)?

法定数字货币,通常简称为 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是由主权国家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化法定货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不同,CBDC 拥有国家信用背书,可在法律层面等价于现金与存款,意图为全球数字经济提供稳定、可信的支付与结算工具。
自从 2017 年 ICO 被多国叫停、加密市场陷入高波动与黑客事件频发的状态后,“主权安全”“稳定信任” 成为金融需求的关键词,CBDC 因而迅速升温。

国际电信联盟焦点组第二次会议在日内瓦落幕

2018 年 7 月下旬,国际电信联盟(ITU)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在日内瓦召开第二次闭门会议。 本次会议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全球层级最高的 CBDC 交流平台,吸引了二十多家央行代表、行业领袖与学术专家到场,围绕技术框架、监管模式、隐私保护、普惠金融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焦点组主席 David Wen(文武)透露:仅 8 个月,就有全球超过二十家央行提出加入申请,各国蓄势待发的研究项目与技术方案,俨然进入“竞速”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双层结构模型成为全场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会上首次对外呈现央行数字货币的 双层运营体系 设计:

  • 第一层:央行-商业银行发行层,央行主要负责总量控制与宏观管理;
  • 第二层:商业银行-公众流通层,商业银行负责面向公众的兑换与钱包服务。

该结构亮点是 兼顾效率与风险隔离。央行不直接面对零售用户,却把信用风险与技术风险切割到商业银行端,同时为后续跨境支付留好接口。
事实上,自 2014 年起中国在 CBDC 研究领域就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数字人民币(e-CNY) 一词因其渐进可控与压力测试充分而成为全球范本。

eKrona、ePiso 与 DFC 技术快速上车

瑞典:eKrona 公开招标进入决赛圈

瑞典央行代表 Gabriela Guibourg 分享了 eKrona 进展:

  • 已吸引 33 家金融科技及 IT 巨头竞标;
  • 2018 年底前将完成技术方案遴选;
  • 目标是在北欧最大的无现金社会中补充现金使用量下降带来的支付空缺。
    关键词:抵押贷款流动性、隐私分层、离线支付。

菲律宾:ePiso 试点落地马尼拉

菲律宾黎刹商业银行(RCBC)研发的 ePiso,依托 数字基金货币(DFC) 技术:

  • 央行发放“发行凭证”;
  • 银行负责流通与钱包界面;
  • 已于 2018 年二季度“沙盒”环境运行数月,交易量可满足小额高频消费场景。
    RCBC 高级副总裁 Margarita Lopez 强调,监管沙盒与本地支付生态联动是目前 ePiso 的最大优势。

巴西与埃及:案例研究走向试点

巴西央行与埃及央行分别展示了 DFC 技术在跨境汇款与国内普惠金融的实验框架,两国均计划在 2018 年第四季度选择城市级片区落地,以测试吞吐能力与合规工具链。

行业专家警示:加密乱象推动 CBDC 时间表提前

美联储前董事、现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Sarah Raskin 指出:
“ICO 的野蛮生长与交易所黑客事件,让监管层加速意识到‘不被监管的私人货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时间表将比原先预计提前 2–3 年。
她同时建议各国央行遵循三项原则:

  1. 互操作性优先,防止数据孤岛;
  2. 隐私与反洗钱平衡,采用模块化隐私分级;
  3. 开放 API,为金融科技创新留出空间。

👉 立即领取最新 CBDC 研究白皮书,抓住政策红利窗口!

各国 CBDC 项目一览

国家/地区 项目名称 技术路线 最新进展
中国 数字人民币 e-CNY 双层运营、可控匿名 多城市试点、冬奥会闭环测试
瑞典 eKrona DLT + R3 Corda 招标进入最终评审
菲律宾 ePiso DFC DF 数字签名 马尼拉沙盒完成
巴西 DFC 汇款试点 联盟链 + 即时支付 2018Q4 城市级落地
埃及 金融普惠 DFC 移动终端轻节点钱包 选点测试中

[^表格已按内容整理,原文已删除链接与广告]

未来三年 CBDC 的四大决定性变量

  1. 监管框架真正落地
    无论是中国的《数字货币法》草案,还是欧盟的 DLT-Pilot Regime,都将在 2019–2021 年集中发布,决定 CBDC 何时进入公众视野。

  2. 支付巨头的系统对接
    Visa、Mastercard 等国际网络已公开支持央行数字货币网关,但能多快完成 KYC、风控与手续费重构,将直接影响用户接受度。

  3. 隐私分级技术成熟
    零知识证明、环签名、盲签名 等隐私增强工具需要在监管科技与加密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4. 地缘竞争与货币霸权
    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大货币的 CBDC 形态一经推出,将在跨境结算、贸易融资与储备资产层面发生根本性竞争,谁率先跑通真实场景,谁就有机会重塑全球支付结构。

👉 想要抢先布局 CBDC 赛道?点击这里获取最新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 FAQ

Q1:CBDC 会彻底取代纸币吗?

A:不会。根据各国央行共识,CBDC 初期定位于“现金的补充”。尤其对老年人及无网络地区,纸币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Q2:普通人如何持有央行数字货币?

A:无需开设央行账户。用户可以通过商业银行 App、硬件钱包甚至 SIM 卡内置的安全模块下载并开通“数字钱包”,实名注册后可直接兑换。
可参考中国数字人民币 App 的开通流程:输入手机号、刷脸、绑定银行卡即可秒级开通。

Q3:CBDC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余额有何区别?

A:支付宝余额本质上是 商业银行负债,存在流动性与信用风险;而 CBDC 是 央行负债,具备法偿性与零违约风险。通俗说,CBDC 就是“数字现金”。

Q4:隐私是否会被央行完全监控?

A:不会。各国采用 可控匿名分层隐私 设计:央行可追踪大额可疑交易,但不对日常小额消费进行记录。就像现在你用现金买咖啡,总行不会知道你喝的是拿铁还是美式。

Q5:持有 CBDC 有没有利息?

A:大多数央行暂不考虑计息,保持与现金一致的“零利率”,避免冲击现有存款体系。但瑞典 eKrona 曾表示未来可能提供小额利息,以鼓励使用。

Q6:跨境汇款能否使用 CBDC?

A:有潜力。中行 + 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 + 阿联酋央行都已展开 m-CBDC Bridge 试点,目标是在 2025 年前实现秒级跨境清算,成本降低 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