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监管一直是全球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近期诉讼中将 数字资产证券 的名单扩展到 69 种,导致市场恐慌、交易所下架以及二次抛售。本文用浅显的语言梳理现行 加密资产分类、最新诉讼案例以及投资者避坑指南。
加密资产并不等于证券:法律关键看这三点
- 是否有投资合同
投资者投入资金并对未来收益产生合理期待,即符合美国证券法下的 Howey Test 标准。 - 是否有中心化团队承诺利润
代币发行方如果持续控制技术路线或分红方案,被归为证券的可能性更高。 - 是否实质上由二级市场流通
若二级市场为主战场,且项目方无明显持续经营支出,证券属性会被削弱。
需要记住:SEC 单方面点名并不代表法律终局。在法院最终判决前,任何项目都悬而未决。
非证券阵营:BTC、ETH、XRP “险中过关”
- 比特币(BTC):SEC与CFTC均将其视为数字商品,定位最明确。
- 以太坊(ETH):尽管生态内代币频频上榜,ETH本身仍未被定性。主席 Gensler 数次回避国会质询,引发灰色地带的持续热议。
- 瑞波币(XRP):2023 年 7 月联邦法官裁定,面向散户的二级交易不构成证券,解锁流动性,Multiple major exchanges relisted instantly,👉 为何XRP反弹引领市场?点击深入了解行情逻辑。
SEC最新“黑名单”全收录
下文列出的 69 种资产均被 SEC 在公开诉讼中直呼为“未注册证券”。请投资者在交易、质押或加杠杆前务必评估合规风险。
- ADA、SOL、MATIC、ATOM、NEAR
- BNB、BUSD、FIL、ALGO、SAND、AXS、MANA
- 老牌项目:XRP、TRX(含 BTT)、OMG、DASH、FLOW、ICP、VGX
- DeFi 与衍生品:COTI、RGT、DDX、AMP、XYO、LCX、DFX、KROM…
- 已停止运营:LUNA、UST、MIR、HYDRO、DRGN、BCC 等
注:Wrapped Token、分叉币及镜像美股/大宗商品的 Mirrored Tokens(mTSLA、mGOOGL 等)同样被点名。
行业监管“三国演义”:美国 vs 欧盟 vs 其他
地区 | 定性原则 | 现状洞察 |
---|---|---|
美国 | 逐案诉讼,缺乏前置指引 | 长期拉锯战,号称“全球合规闯关”;项目方外迁趋势明显 |
欧盟 | MiCA 法案 2024 落地 | 明确 Virtual Assets Service Provider 牌照通道,👉 一览欧洲合规通行证 |
其他地区 | 香港/新加坡/迪拜 | 以“相同风险,相同监管”为核心,欢迎充分信息披露的 Web3 企业 |
深度案例:三种典型项目的命运对比
-
Cardano(ADA)
强调学术同行评审与链上治理,社区强调去中心化;SEC 仍指控其 2017 年 ICO 阶段存在承诺回报。截至 2024 年底,美国多家平台 暂停理财产品,欧洲则新增法币入金渠道。 -
Solana(SOL)
Solana Labs 公司被指向私募投资者披露“基金会资金回笼计划”。诉讼后,Solana基金会于新加坡重整结构,继续推进Firedancer升级,市值一度重返前十。 -
Algorand(ALGO)
早期私募价与二级市场价差异常高,SEC认为“合理利润预期”成立。目前Algorand团队已向SEC提交 Regulation D 豁免申请,寻求合规发行路径。
投资者面临的十大高频疑问(FAQ)
1. 如果持有限售代币,需要立即抛售吗?
不用。判决生效前项目仍正常运营,但避免杠杆以控制突发事件风险。
2. 交易所下架就一定归零?
历史显示,币安、Coinbase 下架≠价值归零,例如 ADA 复盘后创新高。流动性可能流向DEX或合规法域交易平台。
3. 可以依靠白皮书判断是否“证券”?
白皮书只是起点。关键看 持续经营行为、利润分配机制、社区治理程度。
4. 为何 CFTC 总说“所有虚拟货币都是商品”?
CFTC 依据《商品交易法》,将加密衍生品纳入监管;这与 SEC 依据《证券法》能否合资格注册并不冲突。
5. 持有证券类代币会遭罚?
美国地区目前无个人投资者被罚先例。政策主要针对发行方与交易平台。
6. 是否可以通过链上匿名交易规避监管?
不建议。链上地址可以溯源,增加日后兑付难度。
总结:证券 vs 商品,监管不会杀死创新
- 技术不等待监管,但资金可以自由迁徙。项目方走得出美国,也走得出旧模式。
- 主动披露、渐进合规 正在成为新常态。
- 用户立即能做的三件事:
- 用非托管钱包自管资产
- 关注官方公告 vs 社群佐证
- 定期评估持仓的高、中、低风险分级 👉 给自己做一次资产合规体检
作者信息
Evan Jones 自 2017 年接触加密以来,专注研究 DeFi、链上治理和加密支付。他始终相信:清晰透明的规则,是 Web3 走向主流的最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