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IPO:把合规做到极致的“加密第一股”到底赢在哪里?

Posted by Hiky 加密观察 on September 5, 2025

关键词:Coinbase、IPO、合规、加密交易所、SEC、XRP、USDC、数字资产牌照、S-1文件

从瑞波风波看Coinbase的“纪律感”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纸诉状把瑞波(Ripple)推上风口浪尖,XRP瞬间从“市值第四”变成众矢之的。在同行还在观望时,Coinbase第一时间宣布:2021年1月20日凌晨2点起暂停XRP交易
短短几句话,却透露三层信号:

  1. SEC指控来得突然而严厉,Coinbase必须降温。
  2. 目前正处IPO缄默期,任何监管风险都会被放大。
  3. Coinbase宁可牺牲交易量,也要稳住“合规三好生”人设。

👉 想了解Coinbase如何在监管风暴中保持稳健?点这里看看他们的神操作。

8年集齐几十块牌照的“刻意低调”

|“少即是多”放在Coinbase身上,一点也不夸张。8年只上架44个币种、不发平台币、不做合约、不支持USDT,却几乎拿遍了美国乃至欧洲的主流牌照:

  • 美国 FinCEN 的 MSB 牌照(可进行货币服务业务)
  • 纽约州 BitLicense(虚拟货币经营执照,通过率不到2%)
  • 欧洲经济区 EMI(电子货币执照)
  • 美国各州汇款牌照——逐州申请,逐州到手

这一套“申请—审计—补件—获批”的马拉松流程,Coinbase从2013年跑到2020年,没有捷径。正因此,它才得以向SEC递交S-1文件,迈出赴美上市的实质性一步。

为什么选择“低上币率”

业内普遍总结为三点:

  1. 每个新币都要通过 合规、技术和治理 三道闸。
  2. 越早上架风险越高的“证券型代币”,越容易在IPO审查期被SEC盯上。
  3. USDT并非美元1:1全额托管的质疑从未消散,Coinbase干脆跳过,主打 USDC+DAI 这对合规与去中心化兼顾的稳定币组合。

S-1文件背后的资本剧本

  • 2018年传闻估值80亿美元:当时搁浅,市场环境惨淡,BTC只有6300美元。
  • 2020年多家机构给出280亿美元:BTC突破3万美元,用户数也翻至4500万,估值水涨船高。
  • 高盛主承销、Facebook前IR高管坐镇:华尔街早已把Coinbase当成“加密资产入口”来包装。

假如成功,它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在传统交易所挂牌的 纯加密资产交易平台,而非矿机公司那种“借壳”故事。国内火币、OKX、币安陆续推出公链、平台币、挖矿生态,而Coinbase仅专注“合规+安全”,却可能先一步完成“登陆纳斯达克”的梦想。

👉 这份S-1文件到底写了什么?揭秘Coinbase的上市底牌!

用硬币的反面看“放弃”与“收入”

| 其他交易所热衷的项目 | Coinbase的选择 | 官方解释 | |—|—|—| | 平台币 | 拒绝发行 | 容易被定性为证券 | | 期货合约 | 拒开通道 | 杠杆纠纷在美国监管极为严苛 | | 任意ERC20空投 | 严格风控 | 防止“地毯式诈骗”伤及平台声誉 |

看上去是放弃万亿级衍生品市场,实则是把 潜在罚金、诉讼费、公关灾难 的成本压到最低。靠“我不犯事”换来长期现金流,正是Coinbase与传统券商最像的地方。

常见疑问 Q&A

Q1:Coinbase估值到底怎么算?
A:目前尚无官方数据。业内用“营业收入×同板块P/E”做粗略模型:

  • 假设2020全年营收11亿美元,q3净利1.7亿美元,年化净利润大约5亿美元;
  • 可比富途、老虎证券等金融科技平均P/E区间40–60;
  • 对应估值200–300亿美元,与高盛给出的280亿区间基本吻合。

Q2:为何不支持USDT仍能有高流动性?
A:USDC与DAI的背后资金池深度不断提升,Coinbase自营撮合系统+多家做市商合作,深度不弱于USDT交易对;加之美国用户入金渠道以银行卡ACH、电汇为主,对稳定币需求本就更偏向合规通道。

Q3:首发S-1后多久可上市?
A:美股常规周期 3–6个月,但Coinbase选择“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不需要路演定价,主要消除限售期,加快上市节奏。若SEC审阅顺利,最快2021上半年就能挂牌。

Q4:上市后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A:意味着 数字资产交易所拿到传统资本通行证。这将直接拉升矿工、钱包、托管、支付服务商的整体估值水位,同时也会倒逼其他交易所补齐牌照与审计短板。

Q5:普通投资者如何跟踪Coinbase的监管动态?
A:关注SEC官网公告Coinbase官方博客即可;两者都会同步披露最新牌照、审计、增币/下架通知。中文社区也可留意各大合规资讯聚合站点,第一时间推送译文摘要。

“上市”之外,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即便交易业务单一,Coinbase依旧捏着几张底牌:

  • Coinbase Ventures:已投资近60家初创项目,从DeFi基建设施到加密税务软件,“赛道卡位”式布局。
  • Coinbase Custody:专为机构托管而存在,冷存储、保险、审计三项齐备,管理费按AUM收取。
  • 教育生态:加密社区基金每年拨款资助比特币核心开发者,把“产品研发”放进成本中心,维持行业话语权。

这些不直接交易的“附属业务”却可能在未来贡献主要利润,和传统券商的“两融+资管+研究”不谋而合。故事讲到这里,你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人说:

“Coinbase成不了纳斯达克,但它最有可能登陆纳斯达克。”

结语

把合规写进DNA、把风险锁进保险箱——这既是Coinbase IPO屡屡得逞的底气,也是加密行业在大众市场破冰的典型路径。如果Coinbase真的敲钟,下一个故事就轮到“全球监管如何与区块链握手”。而当钟声响起时,所有还在观望的交易平台都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敢不敢把上市.notInclude(噱头)?